他山之石
技术赋能教育 慕课催生变革 合作赢得未来
供稿:办公室 日期:2020/12/22 浏览: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世界慕课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斯蒂芬妮亚·贾尼尼女士、尊敬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先生,
各国驻华使节、驻华机构代表,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世界慕课大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以及即将成立的世界慕课联盟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世界各国的大学、机构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这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愿景和使命。本次世界慕课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探讨前沿科技在塑造高等教育未来中的作用,推广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质资源与成功案例,开展教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必将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使全球经济社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世界历史进程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会伴随着知识的爆炸式更新、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教育技术与形态的创新。
在全球教育创新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重大变化。数字存储与快速检索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多元与便捷,教育内容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教育不再单纯依靠课堂、书本,互联网的海量知识正在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与硬件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加速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去触摸过去未达、现在想达、未来能达的美好愿景,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慕课,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势下孕育而生的,引发了学习方式方法的积极改变,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中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遵循“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的原则,经过8年的努力,目前已逐步建立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慕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我们有六点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是坚持质量为王。我们集中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慕课,从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课、实验课,慕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推进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制度,让高质量课程走进大学课堂,并提供给社会学习者分享。
二是坚持公平为要。我们开展跨地和跨校的慕课协同教学,助力当地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缩小区域与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异。促进线上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
三是坚持学生中心。我们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突出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充分考虑新一代学生“网络原住民”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个性化学习。
四是坚持教师主体。我们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激励优秀教师建设慕课,动员广大教师使用慕课开展推广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促进慕课迭代,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有力保障教学质量。
五是坚持开放共享。我们建立跨区跨校慕课联盟,提高慕课质量,增强慕课应用活力。推动慕课和慕课平台扩大资源开放,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上线优秀中国慕课供全世界学习者分享。
六是坚持合作共赢。我们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0年,人类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应对这一危机,我们作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决定,和全国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在整个春季学期,中国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合计达35亿人次。通过实施在线教学,我们稳住了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做到了有预案不乱、有准备不慌、有事做心安。据统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91%,教师在线教学认可度达80%,学生在线教学满意率达85%。我们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而且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为今后慕课与在线教育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发挥慕课与在线教育优势,有利于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前不久,中国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体现了中国主动增进与世界各国互认互通的强烈意愿。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大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大学抗疫情、稳秩序、保教学之路任重道远。应对挑战,我们应秉承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共同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发展和共享,在此提出四点倡议:
一是加大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建设。鼓励更多学校和教师建设慕课等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加速互联网等网络通信设施基础建设,让慕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畅通无阻。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慕课的迭代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慕课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教育质量差异的短板,提高更广大教师会用慕课、善用慕课的能力。扩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慕课吸引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四是推进慕课与在线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是慕课发展的生命力,精准化快捷服务是慕课发展的竞争力。要致力于研究新方法、开发新技术,努力提升质量。运用法律、道德、监管、技术等多种手段,规范在线教学的开放、共享、应用与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应对和解决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带来的各类问题。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创新引领教育,教育塑造未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真诚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教育新局面,努力让全球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包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而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尊敬的斯蒂芬妮亚·贾尼尼女士、尊敬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先生,
各国驻华使节、驻华机构代表,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世界慕课大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以及即将成立的世界慕课联盟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世界各国的大学、机构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这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愿景和使命。本次世界慕课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探讨前沿科技在塑造高等教育未来中的作用,推广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质资源与成功案例,开展教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必将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使全球经济社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世界历史进程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会伴随着知识的爆炸式更新、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教育技术与形态的创新。
在全球教育创新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重大变化。数字存储与快速检索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多元与便捷,教育内容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教育不再单纯依靠课堂、书本,互联网的海量知识正在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与硬件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加速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去触摸过去未达、现在想达、未来能达的美好愿景,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慕课,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势下孕育而生的,引发了学习方式方法的积极改变,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中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遵循“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的原则,经过8年的努力,目前已逐步建立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慕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我们有六点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是坚持质量为王。我们集中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慕课,从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课、实验课,慕课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推进慕课质量管理和学分认定制度,让高质量课程走进大学课堂,并提供给社会学习者分享。
二是坚持公平为要。我们开展跨地和跨校的慕课协同教学,助力当地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缩小区域与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异。促进线上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
三是坚持学生中心。我们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突出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充分考虑新一代学生“网络原住民”的认知和学习特点,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个性化学习。
四是坚持教师主体。我们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激励优秀教师建设慕课,动员广大教师使用慕课开展推广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促进慕课迭代,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有力保障教学质量。
五是坚持开放共享。我们建立跨区跨校慕课联盟,提高慕课质量,增强慕课应用活力。推动慕课和慕课平台扩大资源开放,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上线优秀中国慕课供全世界学习者分享。
六是坚持合作共赢。我们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0年,人类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应对这一危机,我们作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决定,和全国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在整个春季学期,中国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合计达35亿人次。通过实施在线教学,我们稳住了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做到了有预案不乱、有准备不慌、有事做心安。据统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91%,教师在线教学认可度达80%,学生在线教学满意率达85%。我们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而且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为今后慕课与在线教育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发挥慕课与在线教育优势,有利于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女士们、先生们!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前不久,中国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体现了中国主动增进与世界各国互认互通的强烈意愿。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大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大学抗疫情、稳秩序、保教学之路任重道远。应对挑战,我们应秉承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共同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发展和共享,在此提出四点倡议:
一是加大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建设。鼓励更多学校和教师建设慕课等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加速互联网等网络通信设施基础建设,让慕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畅通无阻。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慕课的迭代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加强慕课与在线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慕课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教育质量差异的短板,提高更广大教师会用慕课、善用慕课的能力。扩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慕课吸引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四是推进慕课与在线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是慕课发展的生命力,精准化快捷服务是慕课发展的竞争力。要致力于研究新方法、开发新技术,努力提升质量。运用法律、道德、监管、技术等多种手段,规范在线教学的开放、共享、应用与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应对和解决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带来的各类问题。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创新引领教育,教育塑造未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真诚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教育新局面,努力让全球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包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而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2024-10-15我校举办“强身健体·乐享重阳”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
- 2024-10-15我校第七届体育节圆满落幕
- 2024-10-14团省委副书记陈海萍一行到我校调研指导“四创”工作
- 2024-10-13砥砺奋进四十载 奋楫扬帆正当时|献礼四十年,凝心话发展(四)
- 2024-10-12我校召开山东能源集团专场招聘会